31、女娲补天(第二课时)
录入:
朱玉平 审核:
朱玉平 阅读:229次 时间:2007-06-25 【
打印】
31、女娲补天(第二课时)
芜湖市育红小学 吴传婕
一、 回顾故事内容,揭示学习重点
1、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神化故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女娲补天》这个神奇的故事!(出示课题)
2、 上节课咱们学习了课文的1、2两段,你们知道了哪些内容?
(根据回答板书:创造人类、求雨造船)
3、 但仅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此时,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人们的生命还受到巨大的威胁。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补天!今天,咱们就重点学习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打开课本130页,快速阅读,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女娲补天的过程?
2、 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两段。边读边思考:女娲是怎样补天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寻找、冶炼、补天)
3、 用“首先……然后……最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概括女娲补天的过程。
三、 品读第3段
1、 请大家再读一读3、4 两段,看看哪一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找一找,划一划,多读几遍,仔细品味!(手指板书)
2、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A、 你为什么对这句话感受最深?你能想象出女娲当时可能回遇到什么样的危险?
B. 总结:熊熊的大火一步步向女娲逼近,滔滔的洪水仿佛就要把她卷走,大地上到处都是深沟,一不小心女娲就会有落入万丈深渊的危险!
C. 面对这么多的艰难险阻,女娲退缩了吗?她不仅没有退缩,而且她还下定决心要补天!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读这句话呢?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3、 出示“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A.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也看见了女娲四处寻找五彩石的情景。“她忙了几天几夜。。。。。。”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话,看看有什么感受?(找得很辛苦,找了很长时间)
B. 在这几天几夜里,女娲为了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可能去过哪些地方?(森林、峡谷、山洞、大海)
C. 是啊,为了尽快找到五彩石,女娲一刻也没有停顿。还有哪些词?有一种纯青石特别难找,女娲在寻找过程中有会遇到什么困难?
学生想象,出示补充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资料。
D. 这是一个多么艰辛而又漫长的寻找过程啊!这儿,“终于”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最终) 你们能用“终于”说一句话吗?试着将你努力的过程说清楚。
E. 女娲这种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你们能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吗?(自由练读第3段,指名读,评价)
F. 指名读(配乐)
4、 多种形式练读第3段,分层次读,1——3/4——5/6——7
四、 学习第4段,升华感情
1、 善良的女娲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历尽艰辛找齐了补天用的五彩石。但这仅仅是第一步,她还要做什么?(手指板书:冶炼和补天)
2、 课文的第4自然段就主要写了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过程,自由读一读。(出示第4段)指名读,同时思考:这段话主要抓住女娲的什么来描写?
3、 你们发现,这段话主要抓住女娲补天的什么来描写的?(动作)请大家默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划出描写女娲动作的词。
4、 请一位同学说一说。(挖、放、炼、装、端、泼)
5、 通过这些表示动作的词,你可以看出什么?不但准确,而且生动形象,把女娲补天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6、 老师也禁不住想和你们合作读,你们愿意吗?可以加上动作。(师生合作读4)
7、 谁能把这部分故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8、 学到这儿,我想女娲补天的过程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此时此刻,你们想对女娲说些什么?(善良、勇敢、不怕困难、甘于奉献)
9、 让我们带着对女娲的敬佩和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出示段5)
五、 复述故事
1、 同学们,你们愿意把这个神奇而又美丽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吗?
2、 先看看讲故事的要求,请位同学来读?
3、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指名讲、评价、指名讲)
六、 总结,延伸
今天,咱们共同学习了〈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感受到女娲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领略到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宝库中,还流传着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神话故事!希望大家多阅读、多交流,你们一定会汲取到更多的知识!
七、教学板书
31、女娲补天
创造人类
求雨造船
寻找
补天 冶炼 勇敢 善良 不怕困难 乐于奉献 ……
一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