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育红小学
呼风唤雨的世纪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1、根据课文的特点,研读感悟,深入理解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 2、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品读有关语句。 教学目标: 1、 读准字音,能区别“发现”和“发明”的不同。 2、 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感受课文的说明方法。 3、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性质:芜湖市新课改课堂教学大赛 教学时间: 2004年11月23日上午第二节。(9点-----9点40) 教学地点:育红小学五楼多功能厅 授课班级:临时抽班 授课教师:周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相机学习 1、激趣导入 2、齐读课题,初步理解“呼风唤雨”。(学生只要讲到字面意思就行。) 3、相机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夸一夸20世纪。(读第一自然段) (2)、由这句话质疑?(预设:是谁来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疑: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在文中找出“是谁来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的答案。 (4)、确立研读切入点:用“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问题统领以下教学。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受“变化”。(自我理解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1、学生自由读。(检查重点词的认读情况) 2、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继续读一读课文,然后用喜欢的符号画一画你认为文中可以解答这个问题的相关语句,同桌互相读一读,试着简单说说理由。 三、研读课文,感悟体验“变化”。(深入理解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 预设思路 ] 采用全班交流汇报的形式,按照学生汇报的思路,以学定教,读中感悟体验。并适时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 相机生成 ] 在学生汇报中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 1、 三四自然段重点理解作者运用对比、列举具体事例的方法说明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句式练习:“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读悟重点句:(1)、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2)、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 突破难点:(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四、深化课题,升华情感(感叹20世纪的确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1、 师简述第五段自然内容,引读罗素的话。 2、 再次回到第一自然段,进一步理解“呼风唤雨’的引申义。 3、 感请朗读第一段,首尾呼应。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 发 发 现 明 现代科学技术
评论列表
校长信箱关于我们我们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