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育红小学
导入——精彩十分
导入——精彩十分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成功导入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入的设计。魏书生老师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导入是优秀的演奏家弹拨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领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入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新颖、有效、实用的导入,是每一位教师努力追求的。 “导入”,看是简简单单两个字,其内涵及功能深远。“导”字道出了它的作用。“激情激趣”是它的第一作用,也是最重要的。没有良好的情感参与和推动,理解和记忆将是一句空话。另外,“导入”常常提出读书的要求,将读书的目的、课文的重点以及学习方法加以提示,所以它还有导读、导学的作用。 走进火红的五月,我校一年一度的“五四”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拉开了序幕,今年比赛的主题是“导入——精彩十分”。老师抽课题,自制课件,精心设计,展示了一个个精彩纷呈、风格各异的导入片段。比赛结束了,老师们那一个个精彩十分在我们脑海中回放着,我们品味并收获着,反思并感悟着,设计独特之处无一不闪烁着智慧火花,展现着课改的理念,遗憾之处则更引发着我们的思考。 导入设计一: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一、回顾旧知,激发自信 (课件出示季羡林先生说的一段话。摘录学过的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光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爷爷。谁来读一读这段话。(一学生读完,老师夸赞道读得好,读得认真,并向学生投以赞赏的目光。)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新知。上学期学习的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今天学习的新课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作者都是季羡林老先生。由再读季老先生的话,再一次感受季老先生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谆谆教导,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走近作者,感受魅力 1、(出示图片)看了这张图片,你觉得季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季老先生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生:季老先生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 生:季老先生是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 师: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位慈祥的老者,看一看在这安静的外表下,又有着多少鲜为人知的经历、故事和光环。 2、(出示资料,学生自读: 季羡林 文学翻译家、学者。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1930就读清华大学西语系,毕业后在济南任中学教员。1935年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fàn)文等古代语文。季羡林在德国学习工作了11年,他曾说哥廷根是自己的第二故乡。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在该校从事印度语言及佛典研究工作。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建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下属的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印度语言、文学及历史的研究和翻译工作。著有《印度简史》、《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印度古代语言论集》等,还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散文。) 师:读完资料,季老先生在你的心中又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一位博才多学的大作家。 生:一位善于学习思考的学者。 生:一位伟大的翻译家、学者。在德国留学多年。 [图文并茂,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了作者,敬佩之感油然而生,从心地里发出赞叹,并由此激发着每一位学生迫切读文,去感知大师的语言魅力、人格魅力。] 三、创设情景,走进德国 1、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生活中你们曾经在哪里见到过美丽的花?(用一两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今年我们去中南百草原春游,在那里看到了一簇簇粉色的樱花,美极了。 生:春节,爷爷养的水仙花开了,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沁人的芳香,恰是仙女下凡。 生:金秋十月,家乡的市花——菊花开了,公园、街道、校园、小区到处都是,红的,黄的,白的,绿的,真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令人陶醉。 师:说得多好啊!家乡的花美,家乡的人爱花。孩子们,你们可知道德国也是个爱花的民族,家家户户的窗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构成了一道奇丽的风景。大家想去看看吗? 生齐声说:想。 2、播放课件德国的风光、名胜、街道、公园、艳丽的鲜花。音乐声中,老师向同学们做着介绍。 师:美丽的德国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回忆一下,德国一游,什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儿有什么独特之处。 生:德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花的世界。 生:德国人都把花种在阳台上。 生:盛开的花都朝外,让行人观赏。 师:噢,德国人种花是让别人看的。孩子们,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观察中还有发现,真是了不起!老师相信只要你们持之以恒,也一定能成为像季老那样的大作家。季羡林老先生在德国生活了近十年之久,那他对那个国家,那个民族,那里的人们,那里的风景又有着怎样的别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季老先生写的精美隽永的短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德国人要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 师:让我们走进这篇美文,去读,去感悟,去寻找答案吧!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篇课文是极富有情感的,教者努力做到要感动学生时必须先感动自己,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由宇宙间美好的事物引发到美丽的花,由家乡的花说到德国人爱花及独特的民俗,层层深入地揭示了文题。这其间,孩子们的兴趣一次次被激发,能力一次次得以展示,情感一次次产生共鸣。舒缓动听的音乐,娓娓动情的解说,把每一位听者带到了异国他乡,花团锦簇的街头,姹紫嫣红的山阴道上,花的海洋,花的世界,与文本产生共鸣,融为一体,水到渠成地进入新课学习。] 导入设计二 《一面五星红旗》 一、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课件显示一面五星红旗。) 1、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板书:一面五星红旗) 2、师:鲜艳的五星红旗,大家都十分熟悉。你了解它吗? 生:五星红旗是红色的,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师:说得真好。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爸爸告诉我的。 生:一颗大星是共产党,四颗小星是人民。 师:应该说一颗大星代表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人民。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书中知道的。 师: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那就让我们打开课本,读一读书中的资料袋,从中你又会知道些什么? 3、学生交流从资料袋中获取的信息。 [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知识需求。由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交流和阅读资料袋,获取更多知识,加深了解。教师的追问,更是匠心独运,不仅夸赞了学生,还引领着更多的孩子从更多的途径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将激情激趣、知识能力融会贯通、有效落实。] 二、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1、师:五星红旗,我们是多么的熟悉啊!你曾经在那儿见过它? 生:我们教室上方悬挂着一面五星红旗。 生:校园的旗杆上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 生: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看过升旗仪式。 师:大家想看一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庄严的升旗仪式吗? 生异口同声:想。 2、播放录相:庄严的升旗仪式。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录相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师:大家看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看到了国旗班战士矫健的步伐,你们可听说过战士们守护国旗的故事? 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守护国旗”。 3、亲眼目睹:师:亲眼目睹了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聆听了国旗班的“守护国旗”,此时此刻,你想对五星红旗说些什么? 生:五星红旗,我爱你。 生: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生:五星红旗,我们爱护你 4、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红旗飘飘》。歌声响起,播放录相:蔚蓝的海面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中国帆船队员在惊涛骇浪中奋力拼搏;刘翔身披五星红旗,向在场的所有热情观众致意,向世界证明,中国人也能在田径赛场上驰骋;南极科考队员历经艰辛,终于踏上那片神秘的极地,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最后屏幕上显示歌词: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 你的名字,比我的生命更重要。 5、师生感情朗读歌词。 6、(板书:比生命更重要)今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课文《一面五星红旗》,去感受一名中国留学生把五星红旗看作比生命还重要的伟大精神。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入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庄严恢弘的升旗仪式把同学们带到了天安门广场,耳边回响的是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眼前飘扬的是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感人的故事让同学们热泪盈眶;一曲《红旗飘飘》更是令同学们热血沸腾,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爱的情感油然而升。情感与文本共鸣,激活了思维的火花,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面五星红旗》分别选自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两位执教老师认真地钻研教材,遵循课程标准的理念,努力创设开放、民主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导入设计体现新奇性、艺术性和知识性,力求将情景渲染与知识启迪相统一,展现了我校语文校本教研的特色,展示了青年教师的风采,成长的足迹。赛后,组内进行了评议,感觉老师们在民主的课堂、个性的感悟方面还需努力。只有不断总结、深层反思,我们的教学才会注入活力,我们的教研才会收获硕果。
评论列表
校长信箱关于我们我们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