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育红小学
让学生在愉悦中自主探究数学王国的奥秘
——使用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点滴体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是让学生高高兴兴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乐趣。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从愉快的幼儿园里出来,就一个猛子扎入数学题海中,整天算啊算,时间久了,怎能不对数学产生厌烦的情绪呢?如今的数学教材改编,正好弥补了以前教材的不足。新教材所带给学生的是一个童话般的数学世界。下面结合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就新教材(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使用谈谈我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被深深地吸引。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动机”,恰恰是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教材自始至终在迎入课题,提出问题方面作了较大的改进。“编者的话”亲切、热情,“目录”新颖、有趣,使学生感到教材是为他们编写的,一开始,就被深深地吸引注了。教材特别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图画的色彩和图案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如:小猪帮小兔盖房、学校运动会、我们的校园等等,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境,而在这些美丽、有趣的图画中包含有许多奇妙的知识,引起学生们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知识点,让学生带者明确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二、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实验教材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教学“6、7的认识”时,教材的情境图通过一个大扫除的场面,说明6和7的组成,学生看到这幅图,就把自己带到了现实生活中,立即体会到大扫除的乐趣。这样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数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乐学、有趣,自己亲自体会数学的奥秘,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三、增加了许多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新教材在这方面,充分注意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删去了传统教材中出现的人为编造、脱离实际的例题和练习等,增加了具有现实意义、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如:“比较”、“分类”、“认识钟表”等,是其他教材中所没有的,但实用性特别强。此外,教材中还安排了“生活中的数”这一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如:P46的“生活中的数”,展示了儿童生活中经常碰到有关数的表述,这是学生已有的经验,由于溶入了数学的含义,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也是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总之,新教材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有利于学生在愉悦中主动去探索,在自主的活动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陈 严 2002年1月10日
评论列表
校长信箱关于我们我们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