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育红小学
全面解放,创造之本
全面解放,创造之本 ——浅谈新课程新理念的低年级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致力于再生和利用识字资源对于转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低年级语文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与21世纪的新课程新理念的目标不谋而合:即培养创造世界,创造未来的儿童。“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新大纲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如何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出发,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发展创造力?怎样才能在识字过程中真正做到学得轻松、快乐、扎实、有效呢?这就需要对学生的全面解放。 一、 注重“以人为本”,解放学生的头脑,使识字教学情趣化 学习创新的主体是学生,思想精髓是自主发展。只有注重“以人为本”,注意保护儿童可贵的“从头脑里解放出来的创造力”,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质量才会真正得到提高。 很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在小学前三年创造性想象能力比后三年强得多。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字、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画或一段小故事,使识字教学充满情趣。 例如:教“游”时,师一边讲故事,一边板书:一个小孩子,戴顶游泳帽,在方形水池里游泳。教“心”时,师念儿歌板书:一个小瓢,盛三只小虾,两只打食,一只看家。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言其所想,大胆想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活跃。 在学“哭”字时,一个学生说:上面两个小‘口’是流泪的双眼,下面的一点就是眼泪,那个‘大’字就像人咧开嘴时的一道道皱纹。学“闷”字时,学生说:把心关在门里面,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当然很闷了。 在这样的识字教学中,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果我们没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学生的“裹头布”怎能“一块一块撕下来”? 二、 提倡“手脑双挥”,解放学生的双手,使识字教学感性化 陶先生说:“人类自从腰骨竖起,前脚变成一双可以自由活动的手,进步便一天千里,超越一切活物。”“假使人类把双手束缚起来,就不能执行头脑的命令。我们要在头脑指挥之下用手使用机器制造,使用武器打仗,使用仪器从事发明,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陶先生说的极是,手脑双挥才能全面发展。 在教“串”字时,教师先用实物演示:一根草绳,穿两个铜板,借此使学生形象的理解“串”字的形、义,之后请学生想除了本文当中的“一串葡萄”还可以组什么词语,然后用手中的笔画到纸上,于是人人动手画画,“一串珍珠”“一串鞭炮”“一串羊肉串”等很快就画出来了。再如学习“解”字时,请学生动手解开鞋带,红领巾,衣扣,绳结等,充分体会“解”字的意义;在学认带有提手旁等表示动作的字词时,也尽量让学生动手动足,自学自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让学生组词时,做一些手指游戏,形近字比较时进行左右手判断之类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一提的是低年级的识字还可通过查字典比赛的方式加强巩固。在读认的同时,动手参与,其趣多多。 “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这样的养成动手动脑习惯的人才是未来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三、 鼓励“有疑必问”,解放学生的嘴巴,使识字教学个性化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它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和动力,也是创新的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得到言论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因而,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教学“蜻蜓、蝴蝶、蚂蚁、蚯蚓、蜘蛛、蝌蚪”这些字词时,笔者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后总结说明:带有虫子旁的字一般都属于昆虫类。当时有一个知识面较广的学生就举手问到,蝌蚪不是昆虫,虾也不是昆虫,为什么都要用虫子旁?面对这个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提问,我立即对他进行了肯定,而后解释,这是由于正是由于蝌蚪和虾的形体特征类似于虫,再加上古代人对事物认识水平有限,所以形成了今天的汉字里的“蝌蚪”和“虾”。 除了鼓励学生质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再如有个学生曾经问到:老师,为什么“笑话”的“笑”是竹子头?听了这个问题我当时一愣,还真回答不出来。我趁势说:“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如果你也能解答出这样高深的问题,老师就拜你为师!我们一起想吧!”我翻阅了不少资料,得知李冰阳曾说:“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地二天,我请全班同学起立,给他们讲了一个笑话,允许他们开怀大笑,想怎么笑就怎么笑。笑声止住,我问:“笑字为什么用‘竹子头’?”他们受到启发,纷纷举手。学生回答“我们大笑的时候,像竹子一样摇摇摆摆,笑得直不起腰来,所以用竹子头。” 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鼓励,要引导,一个好的有个性化的问题,哪怕是一个小的问题,都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使学生在质疑问难解惑中增强创新意识。 四、 体验“美不胜收”,解放学生的眼睛,使识字教学美育化 汉字是世界上最丰富,表达最完整、最准确、最活泼的语言文字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汉字所折射出的民族思维方式,几乎贯穿在种种审美领域。因此,识字过程就是带领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想象美的过程,在识字过程中解放学生的双眼,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成为一种必然。 根据汉字的字形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字理识字教学。这一教学法可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画来分析字形、理清字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美。如:教“雨”时,我首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雨点方向,继而展示古时的“雨”字,最后展示演变至今的“雨”,引导学生从图到字中发现四点的方向是一致的,而如果四点方向不一,这个字的整体美就不能表现出来。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称的美。学生在观察和描述中已经感受到,只不过无法用“对称”这个词表达,却从视觉和感官上领悟到,这就是一种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认识美的能力。 五、 支持“走出家门”,解放学生的空间,使识字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解放小孩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笔者认为应注意课内外、校内外的沟通,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活动,拓展学生识字的空间。如让学生在家中看电视及阅读书籍中识字,在辨认各种电器、家具中识字,在与家人的交谈中识字,还可以利用社区资源识字,如对社区街道、村落的具有汉字标识的标语、广告、标志牌等识字等。只要做识字的有心人,就能处处识字。 六、 提高“识字效率”,解放学生的时间,使识字教学连续化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未来接班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个人的自主时间相对较少,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客观事实,要想解放学生的时间,不让学生被繁重的识字任务压垮,教师必须尽可能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开辟多种途径,多维度的开展识字教学。千万不能以重复的抄写,无休的考试作为识字教学的法宝。 陶先生指出,要解放学生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使他有余暇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六大解放”之要义是人的全面彻底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彻底的自由。在儿童教育中“六大解放”最终的目的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人生聪明识字始。在孩子们人生起步的第一刻起,我们的识字教学就任重而道远,在识字教学中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将是永远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评论列表
校长信箱关于我们我们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