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育红小学
浅谈小学艺术课程之“综合性”问题
浅谈小学艺术课程之“综合性”问题 艺术课改革在我市部分学校的实施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它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可以说既是课改之亮点,亦是课改之难点,其影响可以说是尖锐而深刻的。 一、艺术课程综合性分析 早在没实施艺术课改之前,就常听人议论:“听说学校马上要推行艺术课,这艺术课该怎么上?”“不清楚……大概就是音乐美术一起上,半堂上音乐,半堂上美术吧……”一时间,音、美老师“谈改色变”,并提出艺术课由音、美老师合作教学,即音乐老师教音乐部分、美术老师教美术部分。 艺术课改实验之初,课堂上还一度出现过这样的情景:美术教师在示范完毕讲授完绘画步骤后,播放优美的音乐,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完成一幅幅作品;或者音乐老师一字一句地教唱完歌曲后,让学生把歌曲的内容画出来……这就是艺术课吗?这样就是所谓的综合吗?艺术课程的总目标为:“使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艺术课程标准》中对艺术课程的“综合性”则是这样阐述的:“艺术课程不仅仅是某一艺术学科的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还是音乐、美术、戏剧、影视等多种艺术学科的综合以及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探求综合性改革的新型课程。” 综合,谋求的是一种符合自然生成的组合,并不是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具有意义的有机组合。各学习领域的互相交融、紧密相关,为的是使学生所学成为有意义的整体。 显然,以上这种将音乐与美术机械拼凑的教学方法与艺术课程的综合理念相去甚远。从艺术课理念来看,这样的课并不能算是一堂艺术课,起码不能算一堂好的艺术课。此种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历来是以音乐、美术分科的形式进行教学,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广大音乐、美术教师也早已习惯各学科领域的教学方法,正轻车熟路地在各自教学轨道上奔驰之时,现在又要面对音乐、美术综合,向艺术学科进行转轨的挑战。在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教学观念转变尚不成熟的时期,难免会出现以上的现象。 二、艺术课程综合性的意义 究其本源,人类最初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整体上来把握的,只不过发展到后来被人为地分裂开来了。过于精细的分科学习使得学习者不容易产生整体的世界观,对世界的认识也是零碎和残缺不全的。而且综合能产生出创造性,有了宽厚的知识结构,综合运用前人智慧便有更多可能创造出新的成果。例如达•芬奇这一全才式的人物是学科知识综合的典型,否则他就不可能创造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数学家苏步青也有句名言:“高而细则倒。”就足以证明了基础教育艺术课程综合的必要性。 三、如何进行艺术课程的综合 以下笔者就以“各门艺术学科间的综合”和“艺术与其它非艺术学科间的综合”这两种综合方式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1、各门艺术学科间的综合——对各艺术门类边界的跨越 这里的“边界”,不仅仅指某一个具体的边界,而是立足于各艺术门类整合的目标,反对由于过细的艺术分科学习而造成的不同艺术学科知识间的壁垒。这里的“综合”就是要打破壁垒,跨越界限。虽说各艺术门类依据各自特性,为我们呈现了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作为基础艺术教育应当让学生以整体的方式去感知、了解艺术。因为所有的艺术形式差不多都涉及到知觉、情感、创作过程、文化背景和审美愉悦,这些共同的特征是艺术课程能够成为一种综合性课的强大基础。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都要遵循统一性、节奏性、比例性、平衡性、多样性和变换性等原则,一个艺术领域或为另一个艺术领域提供灵感和刺激,创造出相互关联、层出不穷的意象和活动。例如,舞蹈和音乐都离不开节奏,音乐的节奏可为舞蹈的节奏产生更生动的姿态,而舞蹈节奏样式的探究、创造又会导致音乐的创造。节奏还可“翻译”成视觉的东西,如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就蕴涵着优美的音乐韵律。 如在一年级艺术上册《奇妙的声音》单元中里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出示自然界现象的图片,请学生想象并模仿图中可能发出的声音;(图、声综合) ☉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想象画面中所表达的声音;(图、声综合) 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齐天大圣孙悟空》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心中的孙悟空形象绘制孙悟空面具,戴上自制的面具边唱歌曲《孙悟空》边表演孙悟空的动作。(画、唱、演综合) 再如二年级上册第十单元《中华民族大家庭》,在执教《维吾尔族》一课时,我让学生戴上自己用纸折叠的新疆小花帽,穿上维族小背心,踩着欢快的鼓点自编舞蹈动作。(美术、音乐、舞蹈综合) 艺术课程通过各类艺术的综合、联系,全面促进了学生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能力、认识自我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发展。 2、艺术与其它非艺术学科之间的综合——对艺术学科边界的跨越 放眼当今艺术,已受到社会各非艺术学科尖端成果的冲击,正在越过固有的艺术框架,大胆尝试与科学、哲学等进行交流与对话,显现出新的艺术特点来。而相形之下,我们的学校教学还存在着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情况,导致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长期分离。这种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只习惯于单线型的单一思维方式,而整合式的教育,则使学生构建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交织出众多的闪光点,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事实证明,实现学科之间的交流,建立科学、艺术、人文、技术间的联系,确实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艺术学科与其它学科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艺术课程力图在艺术与非艺术学科间建立一座桥梁,这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其艺术创作水平,更因为艺术与其它学科不同表达形式间的转换常常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发现,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其它学习内容,发展转换、类比、抽象、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艺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连接可有两种形式:一是在艺术教学中涉及其它非艺术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二是用艺术的形式表达非艺术学科的内容。如我在执教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课《美丽的彩虹》一课时,设计了: 读(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描写彩虹的儿歌) 想(思考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听、唱、演(歌唱彩虹的歌曲并用自己的动作表演彩虹) 看(欣赏彩虹的照片及表现彩虹的美术作品) 画(创作出心中美丽的彩虹) 以上的教学过程中,“读”和“想”这两个环节就有机地渗透了语言文学、自然科学等非艺术学科的知识内容,艺术与其它非艺术学科的综合 开发了学生的左右脑,使学生对事物的了解全面化,培养其综合性思维。 总的来说,艺术课程的综合性是很重要的。只有实现学科间的交流,建立科学、艺术、人文、技术间的联系,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接受整合式的教育,才能使每个学生构建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形成创造性的思维,使各科的学习成为一种互补、互利的生态关系,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艺术课程开放性的教育理念为创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广阔天地。因此,我们在艺术教育课程的实施中,要着力开发课程的资源、拓宽艺术教育的视野,使学生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艺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型课程,它的新理念、新教材、新学习方式不断呈现。因此,不断地实践、思考、探索,才能有新的认识和不断提高。只要做有心人,勇敢、勤奋地去做,相信前景是美好的。 陈 洁
评论列表
校长信箱关于我们我们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