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育红小学
家庭教育问题琐谈
家庭教育问题琐谈 《论语》讲:“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在儒家,家庭教育以及作为其目标与结果的“孝”乃是维系社会伦常的第一要务。足见,较之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家庭教育的功能更在于培养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为人孝弟)并使其进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不好犯上)这便是“儒”所设定的由“孝亲”而“忠君”的人格历程。李泽厚同志讲:先立私德,后立公德。其意义大旨上雷同与此。若我没记错的话,陶行知先生也有此意。 家庭教育为孩子人格成长所提供的先在框架是重要的。一个不敬父母的人,不大可能真心地去关爱别人。他可能会怕老师,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未来也可能会对领导的话言听计从;但是在他的心底里,却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敬”。因而,他毕业了,升官了,便很少愿意对自己过去言听计从的人多看一眼。在《论语》里,孔子所讲的其实就是这个理,儒家之重“孝”,也是这个理。供小学生使用的初级读本里,常有“孝父母、尊教导”之类的训诫之辞,(我也只是粗粗记得,具体有多少,并未详考)我猜测,一些专家很懂得其间的道理,所以在入学之初的读本里选了这样一些内容。 天下哪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的呢?但为了这个,便做了儿女的书童,便是曲解了“圣人”之意,直白地讲,就是不太懂教育。 我这样讲,可能有许多家长不赞同,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很懂教育。实际上,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问。(尽管在目前,它的专业化程度并不高)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因而,“尊师”一词的一个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对教师教育方法的理解和尊重。在我看来,教育的麻烦不在于懂的人太少,相反,很大程度上在于“懂”的人太多。人人都认为自己懂教育,连不识几个字的老太也常常发表自己对于孙子女教育问题的观点与见解。我猜测,带孩子看病的父母,很少会给医生提供治疗方案;而在学校,他们却很热衷于给教师提供各种教育方案。他们的做法无非是基于这样一个潜在的假定:教育的知识较之医疗的知识显得浅近、易懂。很明显,这个假定是错误的。很多为人父母者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误区就在于:他们放弃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却勇于担当起了自己不熟悉而自以为熟悉的任务。 当然,生活的逻辑远甚于语言的逻辑。作为一名学生家长,我知道做家长很难;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也知道做教师很难。归根结底是因为教育是件繁难的事,首先是繁,它要求为人父母者尽可能多地投入耐心和时间;其次是难,它要求为人父母者尽可能多地学习和了解相关的知识。二者相权,我以为第一点最为重要。切不可只知其难不知其繁。很多智商颇高的家长却有个问题成堆的儿女,我猜测,正是未解教育问题“繁胜于难”的道理。 五(一)班 贾天米 家长
评论列表
校长信箱关于我们我们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