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用自己的脚站在世界上——为国教子好家长材料一(3)班冯羽家长
录入:
朱玉平 审核:
朱玉平 阅读:172次 时间:2007-06-15 【
打印】
帮孩子用自己的脚站在世界上
——为国教子好家长材料
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着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做父母的尤其是做母亲的,舐犊情深,总对孩子管得太多,包得太多,竭尽全力按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孩子的一切;孩子只要听话,唯父母之命是从,接受父母的安排就是了,用不着想别的东西,也不允许想别的东西。于是孩子不可避免地依赖、依附于父母,而无法正常、健康地成长。当今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能独立自主的一代新人,因此这同样是我们的家庭教育的目标。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差不多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他(她)身上,因此,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尽量给孩子创造较好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父母们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让孩子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甚至还要玩得好一点。读书要选好的学校,学费贵也咬牙忍着,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而一切的一切,目的就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少家长特别是当母亲的明确对孩子说:"你只管读书,别的都由爸爸妈妈来做。"只要把成绩搞上去,别的什么都可以不做,也不用去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行了。这种情况大大促进强化了孩子的依赖性和依附性,于是高分低能的现象越来越多。孩子的成长受到严重影响。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具备,谈何成龙成凤?
不能说父母们把眼睛盯在孩子的读书、成绩上都是错的,毕竟书读得怎样,成绩好不好,对未来孩子的升学、就业、工作、生活、成家立业以至孩子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了一头而看不到另一头。孩子读书时,我们做父母的就算能把孩子的一切统统大包大揽下来,但孩子将来离开学校去工作后,孩子成家立业后,再想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下来,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了。那时,就得靠孩子自己去面对生活、面对这个世界了,就得靠孩子用自己的双脚站在这个世界上,而不能再把父母当拐杖了。所以,如果父母总把孩子抱着捧着,只重视读书、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生活能力和独立精神的培养,孩子就会患软脚病,该自己站起来的时候站立不起来,这就是害了孩子。
实际上,对孩子成长来说,孩子未来的工作、生活乃至孩子的一生来说,独立自主能力比读书、成绩更重要。独立自主能力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基础因素,它包括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自理能力是指一个人能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交往,能自己妥善处理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独立精神是指一个说话办事、立身处世,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与主张,讲真话,守原则,服从道理。显然,这些东西要比读书、成绩、职业等重要得多,它们是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生的基础,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立脚的基础。所以,我们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孩子用自己的双脚在这个世界上站起来,这既是家庭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民族的需要。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呢?最重要的是要放手让孩子去实践,给孩子积累经验的机会。经验长见识,实践出能力,良好的自理习惯、自理能力只有在不断的、长期的实践锻炼中才能逐步培养起来。所以,我们对孩子从小开始就实行自理教育、自理养成,做父母的尤其是充满了母爱的母亲,不要怕孩子吃苦,也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一条原则:凡是应该由孩子自己去做而且也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父母可以引导、帮助,但不能代替,更不可大包大揽。
比如,从小开始,孩子自己生活的小空间,所使用的各种东西(如玩具、文具)我们都要求孩子自己整理。由于学校离我家还有一段距离,因此第一学期都是由我们家长接送,但到了第二学期的时候,孩子对上学的路途比较熟悉,我们就让孩子自己上学。至于孩子的课本、作业簿、文具等,都要求让孩子自己去整理。所有的作业,除了必须由父母配合才能完成的以外,也都由孩子独立完成,从来在孩子做功课时坐旁边陪着,让她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孩子自己房间或床铺的整理与卫生,我们要求孩子自己负责,同时还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洗碗、扫地等,同时我们也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每次主动帮助洗碗、扫地就给孩子一元钱。孩子通过劳动得来的这些钱,让她自己保管在储蓄罐里,并指导她合理使用,上次学校捐助三年级同学的钱就是她平时劳动积攒下来的零用钱。此外,孩子在学校里的各种事情,我们都尽可能让她自己去妥善解决。
与自理能力相比,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困难要多一些,它最核心的东西是要让孩子对那些应该关心的事情,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态度、自己的主张,凡是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坚持,该说、该做而又能说、能做的时候,就说、就做,而不管别是怎么看的、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为了养成这样一种品性和习惯,凡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和需要孩子关心、知道的事情,我们都认真地、平等地和孩子讨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尤其是孩子的不同意见,让孩子逐步学会思考和明辨是非。对于孩子正确的看法要支持,不正确的看法通过讲道理去说服、纠正。对于孩子因为坚持正确的看法、做法而取得的进步与成功,要热情鼓励;对于孩子因坚持不正确的看法、做法而出的问题,我们热情地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而不要埋怨、指责甚至惩罚。
通过这一年的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的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此,我们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予孩子的教育和帮助。同时,我们也会更好的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一(3)班 冯 羽
家 长: 孙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