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的体会五(三)班
录入:
朱玉平 审核:
朱玉平 阅读:237次 时间:2007-06-15 【
打印】
家庭教育孩子的体会
我的女儿周易,是五年级三班的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家庭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儿童时期是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其发育还很不成熟、完善。从这个实际出发,采取多渠道进行全面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有如下特性。
1.教育的艰辛性
这时期的儿童认知能力差,心理和行为表现出变化性大、不能专一、控制不住自己。当然,可塑性也很大。这决定了我们教育的逐步性、反复性、持久性。如我们的孩子爱看电视的毛病,今天教育,明天改了,后天又犯了,经常出现反复。为了纠正她的错误,我们家是2对1进行教育,经一段时间坚持教育,结果有些进步,但还不彻底。在今后,我们要不断地抓下去。从这一点,我们深刻体验到教育好孩子十分艰辛。对孩子们的全面教育成长,老师所花费的心血就更多、更大、时间更长。教师无私奉献地精心培育祖国的花朵成才,当之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伟大而又光荣的称号。
2.实践、形象的教育性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由于思维理解能力差,对于实践、形象的教育易接受,而对理论讲述,不易理解接受,甚至不愿听。我们把握这一特性,就从他们生活实践亲身体验中进行教育,与她一起讨论分析、找出原因和改正办法。形象教育,我们坚持大人的表率行为,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威力。如我们每天坚持按时早起,就很容易养成他每天能六点半起床。
3.正面教育的效果性
在教育过程中,孩子说:“为什么只看到我不好的一面,而不看我好的一面呢”?这反映出她喜欢好的,不喜欢不好的。我们就因势利导,以表扬鼓励为主结合批评教育,尽量发现她的优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随时进行表扬,同时也指出她的不足要求改进。这些表扬多了就激发了她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努力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决心争当“三好生”。现已实现她的目标。
4.创新和能力培养教育的紧迫性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剧烈的严峻形势下,中央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和“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这使我们深感“创新”和“能力”教育培养的重大和紧迫性,应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除主动积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外,我们在课余时间依据她的兴趣爱好,支持鼓励她参加学校的各项实践活动,比如:手抄报比赛,三省八市英语作文比赛等。
5.身体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央提出的素质教育中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家长也应树立这种指导思想。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他们身心正处于旺盛发育时期,更应精心培育,使之健康成长。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而且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我们不仅积极配合学校体育活动和健康卫生教育外,在家中注重饮食营养补给,坚持营养性、多样性、可口性。我们还要督促、指导她每天放学回家坚持锻炼20分钟。这样校内外结合,使她健康成长,体育成绩由丙到甲。
6.良好生活习惯教育的保证性
良好生活习惯的有序进行,是对学校教育的正常进行和实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有力保证。因此,我们在家中主动配合学校不断加强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培养。她能做到每到早上6点半起床,洗7漱完毕读书20分钟,7点早餐,7点半到校,中午回家吃饭后看课外书,下午放学回家,坚持锻炼20分钟,后完成作业和写日记吃晚饭,然后自由活动,她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如看电视动画片、画画、或阅读儿童的课外书刊等。在晚10点钟前洗、漱、刷完一定睡觉。在卫生习惯上做到饭前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鞋袜。这些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已基本养成,从而她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受教育的过程中。
7.情感教育的基础性
在上述各种教育的过程中,是建立在情感教育的基础上,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孩子在学校受教育外,在家庭还受第二课堂的教育。她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渡过,这给我们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加深提供了场所和时间。我们对孩子各方面关爱的越深、越多,她对大人的信任感就越强,在以情施教的过程中就越易接受,这就奠定了教育好孩子的基础。我们的孩子是听话的,有了错误是愿意改正。如她把同学的笔盒搞坏了,经教育立即当面赔礼道歉,后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买了新笔盒赔偿。
以上体会是很肤浅的,也是家长应该做的。今后,我们还要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继续做好对孩子的教育。
周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