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教育管见一(2)班崔润琪家长
录入:
朱玉平 审核:
朱玉平 阅读:190次 时间:2007-06-15 【
打印】
转眼间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了,作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其实也是一门课程。以前总觉得孩子长大一些就好了,现在才觉得“万里长征”才开始。下面就谈谈这一学年来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你是孩子的“克隆”对象
处在“三大教育”之首的家庭教育,其特点是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师,实际上也是最重要的一位。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以身示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加影响。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如我们在下班回家后或孩子学习时,总是以读书看报、学习等为主,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一方教育孩子时,另一方不表示意见或分歧……
二、加强与班主任及老师的沟通和联系
孩子刚上一年级,对正规的学习生活不适应,内心充满紧张、惊疑,而刚刚开始正式学习,又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作为家长应该主动向班主任介绍孩子的情况。比如我们在刚开学时就和班主任交流:孩子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善于与人相处,但注意力的保持有所欠缺,请老师给予督促。之后,经常向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了解情况,坚持每天看联系本、并签字,将孩子的点点进步向班主任及老师汇报,这样便于和班主任及时沟通。衡量一个老师的能力不单单是她的教学质量,更应该看她是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及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方式。孩子是否能顺利成长,家长很重要,老师是关键。这一学期来,孩子进步很大,保持了自信、开朗,积极主动举手发言,交了不少好朋友,通过班主任及老师的培养,基本改掉了不仔细的毛病,并在期末测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作为家长感到十分欣慰。
三、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
我们非常注重与孩子的交流,让她说同学的优缺点,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我们的女儿好犯粗心大意的毛病,总是把加法当减法,减法当加法。我们就设计一些作业,其中有许多粗心大意的错误,故意请她当“老师”批改。反复训练几次,在这方面的错误明显减少了。针对她吃饭慢的不良习惯,我们就想办法培养她做事快的习惯,给她讲明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尽快做好了,才有时间玩或学别的东西。
四、不用暴力“征服”孩子
有些父母认为“不打不成才”,常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从而带来许多不良后果。一则孩子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会使其精神紧张,有损其身心健康,并可造成两代人的感情隔阂。二则孩子因为慑于暴力,往往不敢向父母讲实话,久而久之,容易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所以,父母采用高压手段来“征服”孩子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每个孩子都会犯错,都有受家长惩罚的时候,如何使孩子在惩罚中进步、提高,不致因惩罚而使孩子心头积聚孤僻恨情绪,进而造成父子双方对立,这其中很有些学问。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能慢慢来。
五、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
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有了自信心,孩子的自发性和独立性才能得到发展。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到她的一点点进步,肯定她,坚持鼓励她,耐心引导她,平和看待她,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她,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这一点是很必要的。在家教过程中,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对于其表现出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会使孩子感到高兴,以后自然愿意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父母千万不要用“人家孩子怎么样”来衡量自己的孩子。
六、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和自尊
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争强好胜是孩子成长的三大要素。因为一年级的孩子都比较小,天性好玩,在这方面就要保证孩子有充裕的机动时间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自尊心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尊重孩子不仅能促进其自信心、自尊心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其创新精神与自我行为控制。自尊心受到损害的孩子,在发展中必然会产生心理障碍,如自卑感和对抗心理等。因此,父母必须时刻注意尊重孩子,保护并培养其自尊心。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和鼓励。对于孩子不及他人之处,不责备,不讽刺,可用其他长处来激励孩子。任何情况下,家长都不应该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和方式去伤害孩子。有些父母从未意识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一味求全责备或轻视孩子的点滴进步,在不经意中就伤害了孩子。
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是最值得信赖的人,热爱孩子是父母的天职,但怎样去爱,如何去教育却大有讲究。在教育孩子之前,我们更应该抓紧自身的“父母学习”,和我们的孩子共同进步!
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