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育红小学
重视家庭教育 关注孩子成长 一(5)班
重视家庭教育 关注孩子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一个孩子呱呱落地,父母自然在要承担起教育、养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父母无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孩子的成长有赖于父母亲的抚养与教育,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好家长才能培养出好孩子。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引导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路程上茁壮成长,是现代父母亟需探讨的命题。 一、增强教育孩子的责任感   马克思很重视家庭教育,他说:“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养子女。”这段话告诉人们:不论我们是从事何种职业的,只要有了孩子,当上父母,教养子女就成为一桩神圣的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它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家庭的幸福。 有些家长认为,家庭只管孩子的生活,教育是学校的事,他们没有意识到: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责任,有些家长对孩子百般宠爱,放松了教育,这也是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还有极少数家长只管“抓钱”,根本不抓孩子的教育,完全放弃了家长应尽的天职。法国作家福楼拜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父母的手里。”所以,家长要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履行社会与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 二,积极配合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学校的教育,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向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自己的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非常有限,小孩子是否认真对待老师所讲的一切?是否沿着老师指导的方向前进?是否认真学习和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这极大程度要取决于学生对老师是否有足够的信任。只有当学生尊敬、热爱某位老师,才有可能信任这位老师;只有信任这老师,孩子才可能以最大的热情去接受这位老师的教导,学好这位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作为学生的家长,和所有工薪家庭一样,我和我先生都有自己的工作,我们不可能在家里花更多的时间用于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所以,教育孩子的主要任务,主要还是放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如何把孩子的生活由学龄前以家庭为中心转变成学龄期以学校为中心?如何让孩子热爱自己的学校,尊敬和热爱自己的老师?可以说就成为一名学生家长一个十分迫切的重要责任。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态度,可以深深影响孩子对学校,尤其是对老师的看法。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学校和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破坏学校和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我们认为,作为学生家长,要孩子尊敬老师,自己首先就要做到。同时,要摆正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位置。我们把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配合和协助学校老师的教育工作上,认真当好配角。经常与老师交流、沟通,以很高的热情关心学校和老师,经常和孩子谈论、交流学校和老师的情况。在这样的一种家庭氛围中,我们的孩子对自己的老师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热爱,上课时就能做到认真听讲,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回家完成作业也很快,从而节约出较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和参加其他游戏。 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教育好孩子,必须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首先是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思想和原则。孩子有了缺点,家长应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方式耐心教育并引导孩子学习别人的优点,当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有了进步时,要多采用肯定、鼓励、表扬的正面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行为朝着家长所期望的、良好的目标前进。一个经常得到家长正面教育的孩子,总会充满信心地、愉快地成长。   其次,要严爱结合。    所谓严并不是指板起面孔严厉对待孩子,而是指在教育孩子时要坚持原则。但要做到严爱结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少家长道理上也知道应将爱与严结合起来,但遇到问题,特别是当孩子一哭一闹时,就往往会动摇家长管教的决心,常常以感情代替理智,不能坚持原则。因此,要做到严爱结合,还需家长有坚强的教育意志。   有一位优秀的家长曾这样说过“我说对孩子要藏起一半的爱,不是说只给孩子一半的爱,不是说要减少对孩子的爱,而是说家长应理智地爱孩子,赋予爱以更广博、更深刻的内涵。我觉得,这才是家长对孩子真正的爱,真正的负责。”这段话对我们做家长的有很大启示。只有严爱结合,才能教育好孩子,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   再次,要保持教育的一致。   这是家教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则,教育的一致性是指施教者对孩子在教育方向、要求上要取得一致,包括父母双方、祖辈父辈以及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上的一致性。教育取得一致就能促使孩子的行为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如果施教者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势必互相干扰,使孩子是非不清、无所适从,甚至形成孩子两面性等不良后果。   四、了解自己的孩子 家长要发现自己孩子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 女儿原本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有胆小、紧张的倾向。小时候,只要见到生入,总是怯生生的躲在大入的身后,家长不在时经常哭。上学前班的时候,很少讲话,老师提问的时候,也很少举手回答。即使偶尔回答老师的问题,也紧张得结结巴巴。为这事,我们做家长的为她的未来可没少担心。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首先,我们经常与老师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对孩子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奋,并且配合老师不断地给孩子以鼓励和信心,对说错了的话,我们一般都不予指责,始终鼓励孩子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外边,创造机会促使她与同龄小朋友交往;在家里,我们把营造一个和谐而民主的家庭氛围当作自己的责任。真正把孩子看成家里的一员,给孩子较大的自由度和一个民主的环境。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孩子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勇于参加对各种不同意见的辩论。学校的教育,尤其是老师的鼓励与培养,给孩子增添了信心。渐渐地,女儿已经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有主见的孩子。    五、创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家长要重视为孩子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但主要是精神环境,我和我先生就特别注重家庭精神环境的创设:   1、让孩子拥有一个温馨的家   首先,我们夫妻双方做到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自然会感到温馨和幸福的。如果夫妻不和,家庭中经常吵吵闹闹,孩子的心理就会感到很不安全、压抑和焦虑。   其次,家长要设法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家庭中经常充满笑语和健康、美好的情趣。如利用假日我们开展家庭娱乐活动、利用双休日全家人到大自然中去游玩等等。孩子生活在充满欢乐和谐的家庭中,身心就能健康成长。   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孩子最早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本身具有明显的教育性和巨大的影响力。良好的亲子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相互理解、充满亲情的关系,这也需要家长作出努力。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认为家长仅有爱心不够,还必须有一颗童心,即能从儿童的位置上去体察童心的需要,并能怀着一颗童心去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平时,先生陪女儿打球、做室外运动,晚上讲故事;我也陪女儿做各种游戏。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乐于亲近并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一名成员,不仅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怀和爱,而且受到尊重。建立了这样的亲子关系,孩子就有了比较宽松良好的成长环境。一般来说,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孩子,情绪就会平和、愉快,有话愿意和父母说,会更懂道理,管教起来也更容易,也更有利于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3、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作孩子的榜样   有人说:家庭教育中“不教而教”。这一说法不见得准确,但却有一定道理,即家庭教育主要不是靠言教,而是靠身教。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便是潜移默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孩子。特别是幼年儿童,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化的特点,模仿性极强,模仿是他们学习做人的主要途径。而在家庭中,家长就成为他们模仿的主要目标。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在影响着孩子。所以,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诚实的家长定能培养出诚实的孩子;出口就说脏话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文明的孩子;自私自利的家长培养不出大公无私的孩子。所以平时我们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尊敬长辈,尊重同事,善待他人,言行一致。我们相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利用言传身教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是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建筑错误,可拆可改;教育错误,贻害终生。只要我们每位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因势利导,必定把孩子培养成才。 班 级 一(5)班 学生姓名 罗成俊 家长姓名 郭 琼
评论列表
校长信箱关于我们我们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