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育红小学
第二批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结题信息报表
第二批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课题结题信息报表 课题名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李玲玲 所在单位:安徽省芜湖市育红小学 填表日期: 2005 年 5 月 11 日 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5年4月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与实践 负责人姓名 李玲玲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日期 1958.7 专业职称 中学高级 学历 大专 学位 / 担任导师 / 工作单位 安徽省芜湖市育红小学 通讯地址 安徽省芜湖市育红小学 邮编 241000 联系电话 (0553)3941003 电子信箱 wylll@ah163.com 专项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承担任务 李玲玲 芜湖市育红小学 校长、中高 负责 理论指导 沈鸿 芜湖市育红小学 副校长小高 组织 理论指导 艾启双 芜湖市育红小学 副校长小高 组织 理论指导 申请、结题报告 胡云 芜湖市育红小学 教导副主任小高 教育实践 方芳 芜湖市育红小学 教导副主任小高 教育实践 朱玉平 芜湖市育红小学 教导副主任小高 教育实践 技术指导 陆平 芜湖市育红小学 小高 教育实践 丁庆 芜湖市育红小学 小一 教育实践 芦红 芜湖市育红小学 小高 教育实践 王辉 芜湖市育红小学 小一 教育实践 邵宝玲 芜湖市育红小学 小高 教育实践 杨芳 芜湖市育红小学 小高 教育实践 贾勇 芜湖市育红小学 小高 教育实践 童蕾 芜湖市育红小学 小高 教育实践 技术指导 李震 芜湖市育红小学 小一 教育实践 技术指导 方勇 芜湖市育红小学 小高 教育实践 技术指导 陈严 芜湖市育红小学 办公室副主任小高 教育实践 冷静 芜湖市育红小学 总务副主任中高 教育实践 后骅 芜湖市育红小学 小一 教育实践 肖莉 芜湖市育红小学 小高 教育实践 黄亮 芜湖市育红小学 小一 教育实践 钟媛 芜湖市育红小学 小一 教育实践 叶青 芜湖市育红小学 小一 教育实践 苏云 芜湖市育红小学 小一 教育实践 粱璟 芜湖市育红小学 小一 教育实践 二、工作报告 研究的主要活动和过程: 1、完善队伍,做好课题研究的延续。2、营造氛围,创设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3、需求分 析,确定课题研究的突破口。4、全面实施与完善课题研究工作:(1)改革课程设置,为学 生信息素养提供了时空的保证;(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为学生信息素 养的培养与提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与氛围;(3)信息技术与学科实践活动的整合;(4)信 息技术与学科课外活动相结合;(5)营造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师生共同沉浸在浓厚的校园 网络文化氛围中,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提供了展示平台。 研究计划完成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 位、完成时间等): 1、 做好课题研究的延续。2004年4月底,由于工作的需要,市教育局将我校学校主要领 导班子进行了调整,课题组原组长幸校长退休,原副组长孔校长调任,课题研究出现了暂 时的真空。为了完成该课题研究,我们及时地充实和完善课题研究组,进行重新的分工, 顺利地完成课题研究的衔接,从而加强了对课题研究的调控。其课题组具体成员为:课题 组长李玲玲(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副组长沈鸿、艾启双。 2、 原计划总结与结题阶段为2005年9月,现根据省电教馆和市电教馆统一部署,提前到 2005年3月。根据我校课题研究情况,我们觉得具备结题条件。 3、 根据课题研究实际,我们原打算编写《学生信息素养提高案例》专著,现用学校编写的 论文集形式来代替,这样经济方便、实用。 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 1、有五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被省电教馆制作成光盘,被公开发行; 2、有三十余篇论文、经验总结、体会发表在省级以上的刊物上; 3、有三十多篇论文被各网络媒体采用、发表。 成果的代表作: 1、 黄亮、陈柳、赵霞老师的录像课分别在全国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小学数学、小学汉 语拼音教学录像课评比中获一等奖; 2、 童蕾老师的《浅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 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论文评选二等奖; 3、 《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策略研究》(幸皖云、孔祥明)发表于《电化教育通讯》2003 年第一期上; 4、 钟媛、叶青、苏云老师分别在全国第六、七、八届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观摩展示会 上获二等奖;李震、高敏老师分别在全国第七、八届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观摩活动中 获教学能手一等奖。 其他: 1、探索出具有一定科学性、广泛性、可操作性的师生信息素养培养与提高的有效策略; 2、各教研组探索出有关的教学模式; 4、 提高了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了一大批知识广博、学有专长的 优秀学生。他们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表现出了过人的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5、丰富了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与实践的意义与理论价值; 6、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综合素养、业务能力,形成了一大批教育教学的最新成果; 7、 初步形成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的策略。 三、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1.“科研兴校”是我们的立校之本; 2.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研究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在不断创造佳绩的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 3.二十一世纪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决定了不得不调整我们的科研战略目标,即把握“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源头”,为学生一生着想,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我校的科研目标; 4.信息高速公路,为实现新的课程研究目标提供了更为广阔而坚实的基础。 研究依据的理论及分析 研究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列要点)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3、合作学习理论。 4、新课程基础教育理念。 基于理论分析的课题研究基本观点(含理论的突破点) 1、信息素养,我们认为是指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这种素质已日渐成为未来从业人员必备的素质。信息素养并不是单一的技能问题,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性概念,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1)技术层面(会用信息工具:会使用各种信息传媒工具获取信息);(2)智力层面(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具备信息的浏览、检索、收集、理解、统计、分类、分析、重组、编辑加工及信息的生成、表达、创新等能力);(3)非智力层面(信息道德修养和信息意识态度:具备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独立自主学习精神和方法、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参与意识)。 2、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信息素养培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图书用户教育,还包括计算机运用技术、网络运用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的教育以及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 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学生素养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指在网络 及现代远程教育等环境下,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研究与实践提高小 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途径、评价体系及其理论,并开发提高小学生信息 素养的课程资源。 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及支撑的研究证据 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1、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的多元整合策略。所谓“多元整合”,即多种途径 、多种内容、多种方式地科学的、在机的融合。具体现为: ① 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应用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② 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应用与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 ③ 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应用与学科课外活动的有机整合; ④ 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应用与学校德育活动的有机整合; ⑤ 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应用与学校少先队活动的有机整合; ⑥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与应用三者之间内部的有机整合。 2、丰富了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与实践的意义与理论价值。 ① 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有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要,迎接21世纪挑战的人才; ② 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是实现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需要; ③ 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 ④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3、初步形成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的策略。 ① 强调评价的过程性; ② 倡导评价的多元化; ③注重评价的反思性。 支撑的研究证据(结合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说明) 1、改革课程设置,为学生信息素养提供了时空的保证。自98年秋开始,我校在 征得市教委普教科的批准后,从一年级正式开设计算机课程和英语 实验课程,全面完善校本课程设置。我们将计算机室定期向学生开放,每周保证 一至两次上机操作。 2、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创 造了必要的条件与氛围。 3、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实践活动整合。如辩论会、论坛、小论文活动等。 4、营造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师生共同沉浸在浓厚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中,为学 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提供了展示平台。(1)建立了系列校园网;(2)部分班 级、教师建立了主页。 5、我校教师在全国历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观摩及各类课堂教学现场、录像课 评比活动中成绩显著。 6、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在省、市评比中获奖或光盘公开发行。 7、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在全国、省、市各类评比中获奖。 8、有13件教师的电脑作品、课件制作获省、市级奖,学校课题网站获市一等 奖。 9、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校本教材 和学校信息资源库。 10、教师30多篇研究论文、经验总结、体会获奖或发表。 11、初步形成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的策略。 12、提高了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芜湖市历次小学生计算 机LOGO语言竞赛、全国小学生网络夏令营、市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 成绩显著。 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1、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的多元整合策略。具体现为:①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 应用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②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应用与学科实践活动的有 机整合。③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应用与学科课外活动的有机整合。④信息技术的教 育、培训、应用与学校德育活动的有机整合。⑤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应用与学校少先 队活动的有机整合。⑥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与应用三者之间内部的有机整合。 2、初步形成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的策略: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倡导评价的多元化,注重 评价的反思性。 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1、 该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未来的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2、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科研的研究成果及时在实践中运用,让实践来检验研究实 验的成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尤其对一线教师的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整合了各种研究方法,将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 实验研究法、比较法等综合加以运用,提高了科研效率。 4、在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上,我们主要特色是: (1) 改革了课程设置,充分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2) 将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与各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整合起来; (3) 营造了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全校师生沉浸在浓郁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之中。 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价及成果的社会影响 1、本课题从信息时代教育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现代教育理念与信息技 术发展有机地整合起来,从理论上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的必要性 、可行性、操作的策略等。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示范性、可操作性,特 别是结合基层学校研究形成的操作策略,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教育界专家、各级领导、各兄弟学校的 高度评价,得到了全校教师、家长、学生的普遍认可,小学生所呈现出的信息素养也得到 了社会肯定。(1)自课题研究以来,有6节在全国、4节在全省、15节在全市获课堂教学 评比一、二、三等奖;5节课堂教学录像被公开发行;2人获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 学能手一等奖;13件教师制作的课件在省、市获奖。(2)由于长期重视小学生信息素养 的提高,我校学生在芜湖市历年的小学生信息能力测试中均获团体第一,多人次获一、二 、三等奖;有30多件学生的电脑作品在省、市评比中获奖;在全国三届网上夏令营活动 中,学生所表现出来较高的信息素养得到专家的好评。(3)该课题研究专题论文《加强校 本课程资源建设,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于2004年10月、2005年4月在全省教科研和信 息技术会上书面交流。(4)建立了学校系列网站,部分班级、教师个人建立了主页。(5) 有十五篇论文、经验总结、体会发表在省级以上的刊物上,有29篇论文获全国、省、市 级论文评选等级奖。(6)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设想 经过该课题研究,我们深深地感到: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研究仍然是一大瓶颈,应 是我们今后研究的一个中心。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从学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实际出发,以学校信息技术的环 境为前提,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运用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等,努力寻 找小学生信息素养质和量的评价方法等,为全面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奠定基础。 四、阶段成果 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序 号 作者 成果形式 字数 完成时间 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名称、期号 1 李玲玲 论文 4000 2001.7 《安徽教育》第7期 2 幸皖云 论文 3500 2001.8 《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改革论坛》 3 冷静 论文 3000 2001.11 《芜湖师专学报》第11期 4 贾勇 论文 3000 2001.11 《音体美报》11月5日 5 艾启双 论文 4000 2001.12 《行知研究》第12期 6 艾启双 论文 4000 2002.2 《成才之路》第2期 7 贾勇 论文 4000 2002.3 《教育文汇》第3期 8 陈严 论文 3000 2002.4 《试教通讯》第4期 9 孔祥明 论文 4000 2002.4 《中小学教材教学》第4期 10 幸皖云 论文 4000 2002.4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第4期 11 艾启双 论文 3500 2002.5 《试教通讯》第5期 12 苏云 教案 3000 2002.7 《中小学教材教学》第7期 13 李玲玲 论文 4000 2002.9 《教学与管理》第9期 14 艾启双 论文 4000 2002.9 《安徽教育论坛》第9期 15 陆平 论文 3000 2002.10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报》10月20日 16 幸皖云 论文 4000 2003.1 《电化教育通讯》第1期 17 艾启双 论文 3500 2003.1 《小学语文教学》第1期 18 贾勇 论文 4000 2003.5 《中国美术教育》第5期 19 李玲玲 论文 4000 2003.5 《安徽教育科研》第5期 20 艾启双 论文 5000 2003.7 《安徽教育科研》第7期 21 陈严 教案 3000 2003.9 《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数学》 22 艾启双 论文 5000 2004.4 《行知研究》第4期 23 苏云 教案 3000 2004.7 《小学数学教学》第7期 24 陈严 教案 3000 2004.9 《新课标教案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25 贾勇 论文 4000 2004.10 《中国美术教育》第10期 26 艾启双 论文 4000 2004.12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第3期 27 艾启双 结题报告 17000 2005.3 /
评论列表
校长信箱关于我们我们位置